
1治疗原理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
除突出或脱垂的 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 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 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 、治疗 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2入路位置
椎间孔镜路入的椎间盘突出横切面图解A:单纯椎间盘突出和部分脱垂型病例,首选后外侧 安全三角区入路。
B:远外侧水平入路适用于中央巨大型突出。
C:后路或椎板间入路适用游离或钙化型患者
D: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及部分骨性狭窄病例
3适应人群
脊柱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选择行微创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并须满足以下条件:
1.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
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如腰痛症状大于 腿痛的中度以下膨出的患者可先做低温等离子 髓核成形术;
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
6.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 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 CT和 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4技术特点
椎间孔镜临床优势
引进椎间孔镜技术后, 我院领导组建了椎间孔镜临床-研究队伍,成功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了椎间盘 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均为腰痛和单侧下肢放射疼痛,经过药物、卧床等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充分准备后,在局麻下经腰椎侧路途径,完成镜下椎间盘 髓核摘除,即刻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术后症状缓解如常人,三天内即可下地出院。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特殊的外侧椎间孔入路途径,在 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比通常的后路手术创伤小。典型的椎板切除术为了接近目标点,必然对 脊柱稳定重要作用的结构造成广泛破坏,这通常要求立即进行脊柱融合。相反地,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专利的扩孔器和相应的医疗仪器,逐渐扩大椎间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脱出的碎片以及变性的炎性 髓核。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疗比较
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间接减压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直接技术。
而近年被广大认可的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虽然可应用于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因其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方法相同,都需经椎旁肌入路和实施椎板开窗,肌肉韧带和骨质结构切除,因此其微创性有限。椎间孔镜技术与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5比较
微创椎间孔镜技术 传统手术
创伤大小:可视下操作,微创,仅为6mm 需打开椎板,暴漏才、 髓核,伤口约6cm
手术时间: 较短 60——90分钟
安全性: 更安全,视野清晰,可有效避免误操作的风险 易出现伤口粘连等,风险较大
手术有效率: 97.5%左右 94.6%左右
出血量: 极少 ,几乎无出血 90±20ml
疼痛度: 无痛 术后稍痛
镇痛药使用 局部麻醉,约10n 脊柱麻醉,约52n
卧床时间 1天左右 7——8天
住院时间 3-5天 17-24天
术后护理 较容易,1天后基本可自理 较复杂,术后需伤口引流等,需6天后方可坐立
复发率 低于3%,几乎不复发 超过10%,较高
康复时间 较快,3-6周 平均6.5-20周
微创椎间孔镜技术VS等离子等技术
比较内容 |
椎间孔镜VS等离子,激光,臭氧等消融手术 |
适应症 |
从颈椎到腰5骶1,适应症广 |
部分椎间盘膨出 |
切口大小 |
0.7cm |
0.3 cm |
创伤 |
小 |
最小 |
治疗设计 |
摘除突出椎间盘、目的直接,手术效果与开放手术一致,适应症广泛 |
椎间盘间接减压,适应症窄,远期疗效不确切 |
麻醉 |
局部麻醉 |
局部麻醉 |
下地活动 |
当天 |
当天 |
技术成熟度 |
好 |
好 |
恢复时间 |
最快 |
因手术介质而异 |
可视性 |
可视 |
不可视 |
手术时间 |
1h -1.5h |
1h |
|